视听教学实训空间升级,如何直击痛点寻找最优匹配方案

媒体报道

2025/8/12

实训,作为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衔接理论与实操、打通教学与实践、链接学校与就业,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的桥梁与支柱。数智时代,直面技术浪潮冲击,视听专业教学又该如何升级实训中心?

(图为随幻科技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人文学院搭建的数字化视听实验室)

传统数媒广电实训空间面临三大痛点

痛点一:教学资源滞后

数媒广电专业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但传统的拍摄设备操作复杂、调试繁琐,上手难度高且产出效果差。与此同时,院校视听教学的素材更新缓慢,许多专业课程的案例素材长期沿用,难以匹配学生的认知与创作需求。从软件到硬件的教学资源落后,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与产出率。

痛点二:理论与实践割裂

通用软件的基础教学固然必不可少,但一学期的教学之后,往往只是教会学生操作软件生成简单成品。重理论、耗时长但收效甚微,学生要做出合格作品还需自己不断研究,在传统课堂之上,教学与实践产生鸿沟。

痛点三:产业与教育分离

产学融合是由来已久的话题,打通产学,是为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用人才为产业注能。然而普通的产学融合,依赖于“业内专家讲座”与“企业参观”,时间短、认知浅,学生只观产业表象,而缺少具体感知。

数智化实训空间升级 三种匹配解法

从数字媒体、影视制作、广电传媒再到电商文旅,向专业实训基地注入新质生产力的不变逻辑是:开放思维、拥抱科技、产学融合。而在具体的实操上,则需融合产业思维,进行全方位的革新。

从专业需求出发 精准定位空间类型

以专业的不同需求出发,需要打造不同的数智化实训空间。空间类型的确定需综合考量产业趋势、专业需求、院校应用场景、区域产业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使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参照成功案例进行类型确定。

从最终实践出发 灵活组合空间布局

在具体的空间打造上,也需要进行专业的综合评估后进行设计,评估时尤其要秉承的核心原则是:灵活可变、功能分区、激发协作、沉浸体验。

可移动隔断、升降系统…灵活的模块化设计可使空间应对不同项目;

功能分区也需清晰,核心创作区、协作讨论区、后期制作区、导播间、展示区、仓储区等依功能定位有序排布;

数字媒体也需考虑环境营造,声学设计、灯光设计、网络与电力、氛围营造等软硬件配置依主题确定。

从教学思维出发 让产学研融合共生

实训空间重构升级的同时,也教学思维的转变与革新,以产学融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是当下学科发展的关键。

课程体系上,可以融入前沿技术,开设虚拟制片、AI创作等新型课程;并以真实或虚拟的项目贯穿教学全流程。

超越“参观讲座”式的产业学习,产学融合模式需深度发展,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需求、让企业工程师参与技术培训与课程开发、与企业合作进行XR、AI在教育或特定行业的应用研发。

以AI+XR作新质生产力的 随幻方案

目前,随幻智能科技已落地30+院校产学研实训室,基于与院校共建的数媒实训产业园与横向课题研究平台为企业培养实战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垂直行业实践机会,实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商业变现”的虚拟制作全业态运转飞轮生态闭环。

技术为核心,助力实训基地升级。随幻自研的MRPO智能演播室,以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的设计,将融合渲染、导播、包装、推流等核心设备集成于一体,“开箱即用”,大大降低教学与实践门槛。

商业案例作数字资产,让教学资源不再落后。TEXTURE NOISE 3D数字资产AI生成平台,拥有可以调用的庞大数字资产库,并实时更新。同时平台支持学生即时生成3D模型并快速修改,与MBOX数字化影棚搭配,软硬件联通,可高效、高质量制作出虚拟影视场景。

全套空间建设方案、定制化课程创新教案、跨学科实训联通、深度技术指导与教学,随幻科技以AI+XR视听教学数字化升级方案,为院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乃至产学研深度融合,带来行业前沿的技术与力量。